11
水泥基灌浆料施工工艺:
一、材料制备:
1、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用手电钻式搅拌器。如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3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2、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3、现场使用时,严禁在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4、推荐用水量:13~15%。
5、参考用量计算:2300~2400 kg/m3。
水泥基灌浆料施工工艺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可采用"自重法灌浆"、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灌浆料重量的12%-14%的加水量加水搅拌,水温以5~40℃为宜。采用机械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5. 灌浆(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3).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早强、高强:1-3天抗压强度30-50Mpa以上,28天后抗压强度可达70Mpa以上。
2.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现场只需加水搅拌,直接灌浆施工,砂浆自流,*振捣。
3.微膨胀性:保证灌浆层与原基础之间紧密接触,二次灌浆后无收缩。
4.抗离析性能: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克服了现场使用中因加水量偏多所导致的离析现象。
5.绿色环保:不含有苯系物、卤代烃、甲醛、重金属等成分,无毒、无味、无污染、不燃不爆,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6.可冬季施工:允许在-10℃气温下进行室外施工。
7.耐久性强: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变化。
水泥基灌浆料施工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为宜。
6.灌浆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以保证灌浆施工。
4.将搅拌均匀的灌浆料从一个方向灌入灌浆部位。必要时可借助竹条或钢钎导流,可适当振捣或轻轻敲打模板。5.施工完毕后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草帘或棉被阴湿养护3-7天。6.使用温度为-10℃至40℃。严禁在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或外掺料。
⑷在灌浆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疗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